第一章
1、管理是一个过程,就是一个组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
2、管理需要履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个基本职能。
3、所谓计划,就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4、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归为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三大类。
5、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都赫特伯特。西蒙提出,管理就是决策。 6.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的中心是人。
7、管理者要具备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职能三类技能。 8、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组织目标的实现。 9、控制的实质就是为了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
10、管理二重性指的是管理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
11、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
12、管理的对象应当是组织中所有的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信息资源。 第二章
1、纵观管理思想发展的全部历史,大致可以分为早期的管理思想、古典的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思想四个阶段。
2、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以及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构成了古典管理理论的框架。 3、法约尔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有关企业经营的六个方面的职能,即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
4、一个员工在任何活动中只应接受一位上级的命令,这就是法约尔提出的统一指挥原则。 5、正式组织以效率为主要标准,非正式组织以感情为主要标准。
6、决策理论认为,企业中决策可以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两类。 第三章
1、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为客观性、概括性、稳定性、系统性。 2、管理和战略,战略告诉我们怎样“做正确的事”,管理在解决如何“正确地做事”。
3、管理方法一般可分为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教育方法。
4、管理的经济方法的实质是围绕着物质利益,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处理好国家、集体与个人三者的经济关系。 5、建立健全各种法律法规,最根本的一点是要严明。 第四章
1、伦理的功利观认为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作出。
2、合乎伦理的管理不仅是从组织自身角度看问题,更应从社会整体角度看问题。 3、合乎伦理的管理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
4、综合社会契约理化观主张把实证和规范两种方法并入商业伦理中。 第五章
1、根据赫伯特。西蒙的观点,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化原则,而不是最优化。 2、战术决策旨在实现组织中各环节的高度协调各资源的合理使用。
3、从环境因素的可控程度看,可把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 和 不确定型决策。 4、程序性决策涉及的是例行问题,而非程序性决策涉及的是例外问题。 5、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诊断问题。
6、按决策的性质分,有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
7、盈亏平衡点分析是在把生产总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基础上,分析成本、产量利润三者关系的计量方法。
8、不确定型决策无法预知各种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 第七章
1、管理层次受到组织规模和管理幅度的影响。它与组织规模成正比,在组织规模已定的条件下,它与管理幅度成反比。
2、矩阵组织是一种由纵横两套系统交叉形成的复合组织。纵向的是职能系统,横向是为完成某项专门任务(如新产品开发)而组成项目系统.
3、权力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专长权、个人影响权与制度权(或称法定权)。
4、人员配备的工作内容和程序包括确定人员需要量、人员选聘、人员组合、人员考评、人员培训。 5、人员配备的原则是优化原则、激励原则、开发原则。 6、管理人员的来源包括外部招聘 和 内部提拔。 第八章
1.领导的作用包括模范、激励、和沟通。
2.领导班子的结构一般包括年龄、知识、能力、和性格。 3.领导方式基本上有三种类型:专制、民主、放任。 4.布莱克和莫顿在提出管理方格时列举了五种典的领导方式:(1.1)为贫乏型管理、(1.9)为俱乐部型管理、(9.1)为任务式的管理、(9.9)为团队型管理、(5.5)为中间型管理。
5.管理方格图中的纵轴表示领导者对人的关心程度,横轴表示领导者对生产的关心程度。 6.通过精神或物质上的威胁来强迫服从的一种权力是奖励权。
7.领导行为二元四分图的纵轴与横轴分别代表以人为重与以工作为重。 第九章
1.激励就是研究如何提高人的工作积极性。
2.未得到满足需求是产生激励的起点,进而导致某种行为。
3.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激励力=某一行动结果的效价X期望值。
4.马斯洛将需要划分为五级: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5.期望理论的基础是自我利益,它认为每一员工都在寻求获得最大的自我满足。
6.公平理论认为人们将通过两个方面的比较来判断其所获报酬的公平性,即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 7.强化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后果的函数。
8.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两大类:正强化、负强化。 第十章
1.按照组织结构,沟通可分为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平行沟通。 2.按照是否进行反馈,沟通可以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3.沟通网络包括链式网络、变形链式网络、轮式网络、环式网络、全通道式网络、y式网络、倒y式网络七种网络结构形式。
第十一章
1.控制工作的要素包括控制标准、偏差信息、矫正措施。
2.控制的过程都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的工作:确定标准、衡量绩效和纠正偏差。 3.控制的最基本目的在于计划目标的实现。
单项选择题
第一章
1、管理者是指(C)
A.组织的高层领导 B.组织中的中层领导 C.从事管理活动的人 D.组织的员工 2、管理对象是指(D)
A.组织中的人员 B.组织中的财物 C.组织的技术 D.组织的人、财、物、信息、技术、时间等一切资源 3、为了保证目标及为此而制订的计划得以实现,就需要有(D)职能。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4、管理都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在扮演(A) A.人际角色 B.信息角色 C.决策角色 5、对于基层管理而言,最重要的是(A)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6、(C)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不重要。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7、在作出是否收购其他企业的决策时,管理者必须从多个角度出发,全面分析拟购企业的目前状况及可能的发展余地等情况,这时管理人员需要的技能主要是(C)
A.诊断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D.技术技能
8、田力是某大型号企业集团的总裁助理,年富力强,在助理岗位上工作是十分出色。他最近被任命为集团销售总公司的总经理,从而由一个参谋人员变成了独立部门的负责人。下面是田力最近参与的几项活动,你认为这其中的(B)项几乎与他的领导职能无关。 A.向下属传达他对销售工作目标的认识
B.与某用户谈判以期达成一项长期销售协议
C.召集各地分司经理讨论和协调销售计划的落实情况
D.召集公司有关部门的职能人员开联谊会,鼓励他们克服困难
9、关于管理的应用范围,人们的认识不同,你认为以下说法最好的是(B)。 A.只适用于营利性工业企业
B.普遍适用于各类组织 C.只适用于非营利性组织 D.只适用于营利性组织
10、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在于(D) A.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 B.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 C.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
D.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
11、企业管理者可以分为基层、中层、高层三种,高层管理者主要负责制定(B). A.日常程序决策 B.长远全局性决策 C.局部程序性决策 D.短期操作性决策
12、管理的主体是(C)
A.物资 B.方法 C.管理者 D.被管理者
13、企业要正常运转,必须根据企业经营目标,对各生产要素进行统筹安排和全面调度,使各要素间能够均衡配置,各环节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这里的统筹安排和全面调度就是管理的(B)职能。 A.计划 B.组织 C.协调 D.控制 第二章 1、“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A)
A.泰罗 B.巴贝奇 C.甘特 D.福特
2、梅奥通过霍桑试验得出,人是(B) A.经纪人 B.社会人 C.理性人 D.复杂人 3、当代管理机构变革的一大趋势是(B)
A.管理层次复杂化 B.组织机构扁平化 C.管理幅度日益减少 D.锥型结构更受欢迎 4、现在很多公司实行了弹性工作制,员工可以自行安排工作时间,甚至有的从事特殊工作的人可以利用公司提供的互联网等资源的家里办公。这样他们对工作和个人的家庭、社交生活也有了较大的自由度。当然也有一些人是必须每天支公司上班。你认为该公司的管理者所待有的对人的认识主要是倾向于哪一种种?(B) A.X理论 B.Y理论 C.Z理论 D.社会人 第三章
1、系统最基本的特征是(A)
A.集合性 B.层次性 C.相关性 2、(C)是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
A.效益 B.效果 C.效率 D.效用
3、职责和权限、利益、能力之间的关系遵循等边三角形定理,(B)三角形的三个边,它们是相等的。 4、“三个和尚没水喝”说明的是,人浮于事可能不如人少好办事。但是如果“三个和尚”都很负责,结果也许会造成水满为患。这两种不同的说法表明(A)。 A.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需要考虑内外部环境各部分的整体效应 B.即使管理无方,人多还是比人少好办事
C.在不同的心态作用下会产生不同的群体合作结果 D.纵使管理有方,也不一定是人多好办事 5、下列关于法律方法,说法正确的是(D)。 A.仲裁是一种司法活动,其判定可以强制执行
B.法律方法只有积极作用,不存在消极影响
C.就企业管理而言,只要掌握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法律就可以了 D.法律具有严肃性
6、行政方法的运用,一般是(A)
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横向结合 D.纵横结合 7、关于奖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奖金的名目应尽量多,以最大地提高职工积极性 B.奖金的数额不宜过小,以提高奖励的效价
C.奖金取得的条件不宜过严过宽,以保证必要的期望值
D.奖金发放还要密切联系企业或部门的经济效益
8、某化工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尽可能大的长期利润,下列(B)项可能削弱这一目标。 A.资助教育事业
B.对销售人员采用极具刺激性的激励政策,即大幅度提高销售人员的销售回扣提成比例,以便提高企业的销售量。
C.调整组织结构,使之适应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D.增加职工工资和福利待遇
9、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如果你理解管理理论,但不具备管理技术和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你还不是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反过来说,如果你具备管理技巧和能力,但不掌握管理理论,那么充其量你只是一个技术员。这句话说明(A)
A.有效的管理者应该既掌握管理理论,又具备管理技巧与管理工具的运用能力 B.是否掌握管理理论对管理者工作的有效性来说无足轻重
C.如果理解管理理论,就能成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
D.有效的管理者应该注重管理技术与管理工作的运用能力,而不必注意管理理论
第四章
1、下列关于伦理说法正确的是(C) A.合乎伦理的管理具有他律的特征
B.具有外在控制中心的人,伦理判断和伦理行为可能更加一致 C.合乎伦理的管理超越了法律的要求
D.合乎伦理的管理仅仅把遵守伦理规范视作组织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
2、市场经济中要担提倡“以义治商”和“以义取利”,这里的“义”指的是(D). A.义气 B.法律 C.和气 D.伦理道德 3、以下行为中不属于企业伦理表现的是(D)
A.治理污染 B.定期或不定期培训员工 C.为顾客提供售后服务 D.开发新产品 4、大多数研究表明,企业的伦理经营和长期效益之间有(A)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第五章
1、下列选项中属于企业的短期决策的是(D)
A.投资方向的选择 B.人力资源的开发 C.组织规模的确定 D.企业日常营销 2、喜好风险的人往往会选取风险程度(A),收益()的行动方案。 A.较高 较高 B.较高 较低 C.较低 较低 D.不确定 3、在决策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D)
A.决策技术 B.外部环境的影响 C.信息的准确及时 D.决策者 4、战略决策主要的谋求(A)
A.组织目标的实现
B.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佳方案
C.组织内部条件、外部环境和目标三方面的动态均衡 D.组织工作的正确指导
5、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固定成本为160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0000元,每台售价12000元,该产品的盈亏平衡点是(D)
A.14台 B.12.5台 C.7.3台 D.80台
6、不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的主要区别在于(C)
A.风险的大小 B.可控程度 C.能否确定客观概率 D.环境的稳定性
7、在不确定型决策中,采用(A)可保证决策者至少可获得某一项收益,不会有亏损。 A.小中取大原则 B.大中取大的原则 C.等可能性原则 D.赫威茨准则 8、决策树的优点在于(C)
A.直观简洁 B.简化决策过程 C.便于解决多阶段问题 D.上述三方面均有 9、主要根据决策人员的直觉、经验和判断能力来进行的决策是(B) A.确定型决策 B.不确定型决策 C.程序化决策 D.非程序化决策 第六章
1、确定目标是(A)工作的一个主要方面。 A.计划 B.人员配备 C.领导 D.控制 2、计划工作的起点是(A)
A.确定目标 B.估量机会 C.确定前提 D.确定备选方案 3、新产品的开发计划属于(A)计划。
A.业务 B.综合 C.财务 D.人事 4、下列(D)项不发球目标管理的优点。
A.有利于长期提高管理水平 B.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责任心 C.有利于长期目标的实现 D.有利于暴露组织结构中的缺陷
5、强调在制订计划时要留有余地,不能满打满算的计划工作原理是(C). A.限定因素原理 B.许诺原理 C.灵活性原理 D.改变航道原理 6、行动计划一般由组织中的(B)制定。
A.高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C.基层管理者 D.作业人员
7、计划制订中的滚动计划法是动态的和灵活的,它的主要特点是(D) A.按前期计划执行情况和内外环境变化,定期修订已有计划 B.不断逐期向前推移,使短、中期考虑有机会结合
C.按近细远粗的原则来制定,避免对不确定性远期的过早过死安排 D.以上三方面都是
8、作为未来行动的指南,(A)是计划工作的核心。 A.预测 B.决策 C.判断 D.信息 第七章
1、下列企业中最适合采用矩阵式组织结构的是(C) A.纺织厂 B.医院 C.电视剧制作中心 D.学校
2、一家产品单一的跨国公司在世界许多地区拥有客户和分支机构,该公司的组织结构应考虑按(C)因素来划分部门。
A.职能 B.产品 C.地区 D.矩阵结构
3、某企业的员工在工作中经常接到来自上边的两个有时甚至是相互冲突的命令,以下(D)说法指出了导致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
A.该公司在组织设计上采取了职能结构
B.该公司的组织动作中出现了越权指挥的问题 C.该公司的组织层次设计过多
D.该公司组织运作中有意或无意地违背了统一指挥的原则 4、企业中管理干部的管理幅度是指管理者(A)
A.直接管理的下属数量 B.所管理的部门数量 C.所管理的全部下属数量 5、以下各种说法中,最能说明企业组织所采取的是越来越分权的做法的是(B)。 A.更多的管理人员能对下属提出的建议行使否决权 B.下属提出更多的建议,并有更大的比例被付诸实施 C.较低层次的管理人员愿意提出更多、更重要的改进建议 D.采取了更多的措施减轻高层主要领导的工作负担 6、下列说法中,不是直线职能制组织形式缺陷的是(A) A.成员的工作位置不固定,容易产生临时观念
B.各职能单位自成体系,往往不重视工作中的横向信息沟通 C.组织弹性不足,对环境变化的反映比较迟钝 D.不利于真培养综合型管理人才
7、不论是在企业还是在政府机构,秘书一般都是帮助高层管理者进行工作的,他们在组织的职权行者等级链上的位置是很低的,但是人们常常感到秘书的权力很大。那么秘书拥有的权力是(D)
A.合法权力 B.个人影响权力 C.强制权力 D.没有任何权力,只是比一般人更有机会接近领导 8、针对当前形形色色的管理现象,某公司的一位老处长深有感触地说:“有的人拥有磨盘大的权力拣不起一粒芝麻,而有的人仅有芝麻大的权力却能推动磨盘。”这句话反映的情况表明(A) A. 个人性权力所产生的影响力有时会大于职务性权力所产生的影响力 B.个人性权力所产生影响力并不比职务性权力所产生的影响力小 C.非正式组织越来越盛行,并且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D.这里所描述的只是一种偶然的管理现象,并不惧有任何实际意义
9、某公司有员工64人,假设管理幅度为8人,该公司的管理人员应为(B)人,管理层次有()层。 A.10 4 B.9 3 C.9 4 D.8 3 10.下面四种情况中,最能体现集权的组织形式是(A)。
A.公司总经理电话通知销售部经理:“把这批产品发到深圳可龙公司,我刚刚与他们联系好。”
B.面对激烈的竞争巿场,总经理在高层管理会上讲到:“截至昨天为止,我全面审查了各部门上个月的工作情况,发现生产和销售都没能完成当月指标;而其他部门也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现在,我命令每个部门必须严格按照公司规定的各项指标开展工作。凡是上个月没完成目标的部门,礼拜五必须拿出整改方案。”
C.总经理是一个严肃认真的人,员工很难看到他露出笑容。一旦出现差错,员工总受到严厉的批评。因此,员工都感觉公司的气氛非常紧张,有些员工甚至因此而退出了公司 D.总经理每天在上班开始之前,都微笑地在公司大门迎接员工的到来;每逢员工过生日,他也总要亲自向工本人道一声:“生日快乐!”
第八章
1.乡村俱乐部型的领导方式位于管理方格图的(B)格。
A.9.1 B.1.9 C.5.5 D. 9.9 E.1.1
2.如果一个领导者决断力很强,并且信奉X理论 ,他很可能采取(A)的领导方式。 A.专权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3、如果一个追随者的独立较强,工作水平高,那么采取(A)的领导方式是不适宜的。 A.专权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第九章
1、从期望理论中,我们得到的最重要启示是(D) A.目标效价高低是激励是否有效的关键 B.期望概率高低是激励是否有效的关键 C.存在着负效价,应引起领导都注意
D.应把目标效价和期望概率进行优化组合
2、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得出如下结论(A)。
A.对于具体的个人来说,其行为主要受主导需求的影响
B.越是低层次的需求,其对于人们行为所能产生的影响也越大
C.任何人都是具有五种不同层次的需求,而且各层次的需求强度相等 D.层次越高的需要,其对于人们行为所能产生的影响也越大 3、下列关于强化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强化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首先提出的
B.所谓强化就是处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直至消失 C.连续的、固定的正强化能够使每一次强化都起到较大的效果 D.实施负强化,应以连续负强化为主
4、高级工程师老王在一家研究所工作,该所拥有一流的研究设备,根据双因素理论,你认为最能对老王的工作起激励作用的是(A)
A.调整设计工作流程,使老王可以完成完整的产品设计,而不是总重复做局部的设计 B.调整工资水平和福利措施
C.给老王配备性能更为先进的个人电脑 D.以上各种措施都起不到激励的作用
5、某企业规定,员工上班迟到一次,扣发当月的50%的奖金,自此规定出台之后,员工迟到现象基本消除,这种强化方式是(B)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忽视
6、中国企业引入奖金的目的是发挥奖金的激励作用,但目前许多企业的奖金已经成为工资的一部分,奖金变成了保键因素。这说明(C) A.双因素理论在中国不怎么适用
B.保键和激励因素的具体内容在不同国家是不一样的 C.防止激励因素向保键因素转化是管理者的重要责任 D.将奖金设计为激励因素本身就是错误的 第十章
1、下列情况下,适合使用单向沟通的是(C) A.时间比较充裕,但问题比较棘手 B.下属对解决方案的接受程度至关重要 C.上级缺乏处理负反馈的能力,容易感情用事 D.下发能对解决问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与建议 2、下列关于非正式沟通的说法正确的是(D) A.非正式沟通传播的是小道消息,准确率较低 B.非正式沟通经常将信息传递给本不需要它们的人 C.非正式沟通信息交流速度较快
D.非正式沟通可以满足职工的需要
3、如果发现一个组织中小道消息很多,而正式渠道的消息很少,这是否意味着该组织(B) A.非正式沟通渠道中信息传递很通畅,动作良好 B.正式沟通渠道中消息传递存在问题,需要调整
C.其中有部分人特别喜欢在背后乱发议论,传递小道消息 D.充分运用了非正式沟通渠道的作用,促进了信息的传递 4、区分冲突是功能正常还是功能失调的指标是(C)
A.群体的工作的态度 B.群体的工作目标 C.群体的工作绩效 D.群体的工作能力 第十一章
1、 控制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是(C)
A.建立控制标准 B.分析偏差原因 C.明确问题性质 D.采取纠正措施 2、对于管理者而言,最理想的控制类型为(B)
A.事后控制 B.预先控制 C.同期控制 D.反馈控制 3、控制的最基本目的在于(C)
A.寻找错误 B.衡量员工绩效 C.确保计划的实现 D.控制员工的行为 4、正在生产线上监督工人操作机器的工长实施的是(B) A.预先控制 B.同期控制 C.事后控制 D.前馈控制
多选题
第一章
1、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ABEF)
A.计划 B.组织 C.指挥 D.协调 E.领导 F.控制 2、管理学研究和学习的方法有(ABD) A.试验法 B.归纳法 C.科学法 D.演绎法 3、下列角色中属于管理者的角色的是(ABD)
A.人际角色 B.信息角色 C.指挥角色 D.决策角色 第二章
1、新经济时代表现出(ABCD)的基本特征。
A.信息化 B.网络化 C.知识化 D.全球化 E.科学化 2、人群关系学派的主要观点是(ABC) A.企业的职工的社会人
B.满足工作的社会欲望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C.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 D.人的行为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 E.企业应采用新型的管理方法 第三章
1、责任原理要求(BCDE)
A.权利尽可能集中,管理者必须加强对企业的控制 B.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C.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 D.管理者要尽可能授予下属权利,以激发其积极性 E.奖惩要分公正而及时
2、下面不是人本管理观点的是(BE) A.职工是企业的主体
B.人是“经纪人”,所以要给予足够的物质激励,就能让他为企业卖力 C.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 D.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
E.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组织,对此管理者要给以控制
3、职责界限要清楚,一般来说,在生产第一线的应负的责任是(AC) A.直接责任 B.间接责任 C.实时责任 D.事后责任 4、系统原理的要点包括(ABDE)
A.整体性原理 B.动态性原理 C.开发性原理 D.环境适应性原理 E.综合性原理 第四章
1、典型的伦理观念有(ABCD)
A.功利主义的伦理观 B.权利至上的伦理观 C.公平原则的伦理观 D.综合社会契约的伦理观 2、管理伦理的功能有(ABCD)
A.激励功能 B.升华功能 C.调节功能 D.整合功能 第五章
1、集体决策的缺点包括(AD)
A.花费较多的时间 B.产生群体思维 C.产生的备选方案较少 D.责任不明 2、决策者只寻求满意结果的原因有(ABC) A.只能满足于在现有方案中寻找
B.决策者能力的缺乏
C.选择最佳方案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D.决策者只需要有满意的结果
3、头脑风暴实施的原则有(BCD)
A.对别人的建议不作任何的评价 B.建议越多越好,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C.鼓励每个人独立思考 D.可以补充和完善已有的建议,使它更具有说服力 4、决策者在决策时,要确定一套标准进行方案的比较选择,要求这些标准是(CD) A.绝对理性 B.最优 C.完全合理的 D.令人满意的 第六章
1、计划是(AD)
A.面积未来的 B.过去的总结 C.现状的描述 D.面向行动的 2、目标定量化(ABCD)
A.是目标考核的途径 B.往往会损失组织运行的一些效率
C.有利于组织活动的控制 D.能使对成员的奖惩更客观、更合理 3、设置目标一般要求(ABC) A.目标的数量不宜太大
B.如有可能,也应明未所期望的质量和实现目标的计划成本 C.能促进个人和职业上的成长和发展,对员工具有挑战性 D.适时地向员工反馈目标完成情况 4、组织对不同成员的奖惩(ABCD) A.是以各种评价的综合结果为依据
B.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
C.公平合理的奖惩有利于维持和调动组织成员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D.奖惩有失公正,则会影响这些成员行为的改善 第七章
1、外部招聘具有的优点是(AB)
A.被聘干部具有“外来优势”,没有历史包袱 B.能够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 C.有利于使被聘者迅速开展工作 D.有利于鼓舞士气,提高工作热情
2、下列问题中可以用来考核管理人员组织能力的有(ABCDE)
A.他对下属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是否有明确的要求,并确保下属能理解的自己的任务 B.他是否理解公司政策在其他决策中的指导作用,并确保下属也这样做 C.他是否对下属在进行工作。承担责任的过程中授予相应的职权
D.他在授权后是否能控制自己不再利用这些职权进行决策,从而干预下属工作
E.他是否建立了必要的信息反馈制度,并明确职权系统与信息反馈系统在管理中的地位区别 3、影响有效管理幅度的因素主要有(ABCE) A.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工作内容 B.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工作能力 C.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工作环境 D.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工作报酬
E.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工作条件
4、下列因素中有助于管理幅度扩大的因素是(BCE) A.主管所处的管理层次较高 B.计划制订得详尽周到
C.主管的综合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 D.下属的工作地点在地理上比较分散 E.工作环境的稳定,变化不大
5、规模的扩大对组织结构的影响包括(ACDE) A.分权化 B.集权化
C.规范化
D.专职管理人员的数量增加 E.复杂性提高
6、扁平结构的组织具有的优点有(ACD) A.信息传递速度快
B.每位主管能够对下属进行详尽的指导 C.有利于发挥下属的主动性和首创精神 D.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小
7、矩阵式组织的主要缺点是(BCD)
A.分权不充公 B.多头领导 C.对项目经理要求高 D.组织稳定性差 第九章
1、激励理论主要包括(ABDE)
A.强化理论 B.需要层次理论 C.权变理论 D.公平理论 E.期望理论
2、A、B两人都是同一个企业的职工,两人横向比较结果是Q / I >Q /I ,则B可能的表现是(ABC) A.要求增加报酬 B.自动减少投入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 C.离职 D.没有任何改变 E.更加努力
判断题
第一章
1、管理人员有必要使自己成为某领域的技术专家,这样才能与组织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实施有效的管理。( )
2、仅靠书本就可以掌握管理学。( ) 3、管理学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 )
4、管理学被称为软科学是因为它不像技术那样对生产有用。( ) 5、概念技能成为所有成功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技能。( )
6、管理者是管理的主体。( ) 7、成功的管理没有固定资产模式。( )
8、优秀的管理者的技能是一种稀缺商品,薪酬方案只是该组织对这样稀缺商品价值的一种度量。( ) 第二章
1、只有现代管理思想才是正确的,前期的管理思想都已经无用途了。( ) 2、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 3、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组织整体的生产率。( ) 4、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亨利。明茨伯格。( )
5、权变学派认为最佳领导方式的“权变”取决于团体工作情境的有利性。( ) 第三章
1、创意是组织适应环境变化的基本过程。( )
2、为了很好地使用管理动力,刺激最越大越好。( )
3、为人为本的管理原理,就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 第五章
1、决策本质上是一个系统的过程,而不是“瞬间”的决定。( ) 2、只要按科学的决策程序进行决策,就能做出正确的决断。( )
3、程序化决策解决的是以往无先例可循的新问题,通常是有关重大战略问题的决策。( ) 4、没有目标,就没有决策。( ) 5、在管理决策中,通常不考虑决策本身的经济性。( )
6、现代决策理论既重视科学的理论,双重视人的积极作用。( ) 7、有将的决策工作需要有创造力和革新精神。( )
8、决策就是要选择一个最好的方案支实现组织的目标。( ) 9、盈亏平衡点分析法适用于风险型决策。( ) 10、战略决策就是长期决策。( )
11、决策一定要遵循严格的程序,不能随意跳过任何一个阶段,否则决策就会失误。( ) 12、决策目标确定以后,还需要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进行调整。( ) 第六章
1、计划按范围讲,可以分为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 ) 2、目标管理中的目标与指标、工作标准是相同的。( )
3、目标管理就是上级给下级制定目标,并且依照次目标对下级进行考核。( ) 4、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是不可控的。( ) 5、企业生产计划的制订属于战略性决策。( )
6、制订计划是为了实现组织期望达到的最终目标。( ) 7、目标管理是由管理学家斯蒂芬。罗宾斯提出的。( ) 8、环境不确定性越大,计划就越需要精确。( )
9、计划就是一个组织要做什么和怎么做的确行动指南。( ) 第七章
1、组织变革的阻力是直接的、公开的。( )
2、组织变革的阻力是消极的,应该坚决予以杜绝。( )
3、事业部制的优点之一是高层权力比较分散。( )
4、直线制企业组织结构是一种古老的组织形式,对于任何企业,其效率都比矩阵制组织结构差。( ) 5、因事设职是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而因人设职是与组织设计原则相悖的,因此二者是不相容的。( ) 6、组织管理者的管理幅度大于专业管理者的组织幅度。( ) 7、组织层次过多,不利于组织内部的沟通。( ) 8、环境变化剧烈时,组织结构弹性应该大一些。( ) 9、组织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构成的人的集合体。( )
10、组织设计应该满足事事有人做的原则。( )
11、非正式组织对组织目标的实现存在负面影响,因此应该尽量避免组织内部非正式组织的形成。( ) 12、参谋人员的职责不仅仅的建设,在很多时候还应该充分发挥其指挥与协调的作用。( ) 13、事业部制本质上是一种集权制组织结构。( ) 14、分工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因此分工越细组织效率越高。( ) 15、考察一个组织的分权程度,关键是看决策或命令权的下放和保留程度。( ) 16、适当的授权可以增加管理宽度。( )
17、管理宽度和上下级关系数是同比例增加的。( )
18、权利的层次原则是指所有班组长的权力总和小于决策层的权利总和。( ) 第八章
1、领导者的影响力来自于法定权力。( ) 2、所有的领导者都是管理者。( )
3、理想状态下的管理者都应当是领导者。( ) 4、领导和管理实际上是同一概念。( ) 5、专家权力来源于组织等级制度中的职位。( )
6、强制权力、奖励权力、法定权力是由组织规定和控制。( )
7、按照菲德尔的理论,领导人的领导风格是固定不变的。( ) 8、根据管理方格理论,1.1型领导者对生产和人的因素都很少关心。( ) 9、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低工作、低关系的领导风格不一定是无效的。( )
10、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领导风格应当随着下属在成熟程度不同而不同。( ) 11、最有效的领导行为是对人和生产都高度关心。( )
12、领导效率的高低和领导工作的成功与否是由领导行为本身决定的。( )
13、领导者是激发他人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管理者是解决问题以便他人完成工作。( ) 14、领导者的职位影响力与其本人的素质条件有一定的关系。( ) 15、在极为有利的情况下,人际关系型领导者是有效的领导者。( ) 16、有魅力的领导者是员工达到高绩效水平的充要条件。( ) 第九章
1、激励的本质是加强、引导和维持行为的活动或者过程。( )
2、在双因素理论中保健因素是指哪些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职公司的政策、管理和监督、人际关系和工作条件等。( ) 3、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的基础在于员工不是在真空中工作,他们总是在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影响他们工作的努力程度。( )
4、需要产生动机,动机支配人的行为。( ) 5、个体的所有动机都能引发行为。( )
6、根据公平理论,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不受其所得报酬的绝对值影响,只受其所得报酬的相对值影响。( ) 7、个体的所有需要都能形成动机。( )
8、根据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是内在因素,可以激发人的进取心,提高员工的满意度。( ) 9、根据公平理论,当员工获得相同的报酬时,员工会感到他们被公平地对待。( ) 10、安全需要可以通过家庭和团体关系,以及工作中的友好关系得到满足。( )
第十章
1、社会因素是影响人际关系的客观外在因素。人们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社会风气、道德风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际关系。( )
2、冲突对组织并不都是破坏性的,和平、融洽、安宁、合作的组织容易对变革和革新的需要表现为静止、冷漠和迟钝。( ) 3、良好的沟通即意味着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 .第十一章
1、计划是控制的前提和依据,没有计划就没有控制。( ) 2、预先控制又称前馈控制,具有未来导向。( ) 3、衡量绩效是控制活动的最终目的。( )
4、在预算界限内实施控制应优先于达到组织目标。( ) 5、确立标准是控制过程的第一个步骤。( ) 6、衡量绩效是控制过程的最后一个步骤。( )
7、控制应该强调例外,这就是控制关键点的原则。( ) 8、进行控制时标准的制定应当越高越好。( )
简答题
第一章
1、什么是管理?管理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答:管理是一个过程,就是一个组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工作,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
置和有效使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每一项管理活动都是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和领导,到控制结束。各职能之间同时相互交叉渗透,控制的结果可能又导致新的计划,又开始一轮新的管理循环。如此循环不息,把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创新在管理循环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2、如何理解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答:管理的科学性表现在它是对劳动过程的管理; 管理的艺术性表现在它是对人的管理;二者不可分离。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管理是一门科学,由大量学者和实业家在总结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形成,用以指导人们的管理实践。管理者如果没有管理科学知识,则管理过程中或是依靠经验,或是凭主观、靠运气;而有了系统化的科学管理只是,他们就有可能对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设想出可行的、正确的解决办法。当然,管理科学并不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方案,它要求管理工作者以管理的基本理论、原则为基础,结合实际,对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以球的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组织目标。从这个角度看,管理又是一种艺术,即利用系统化的只是,并根据实际情况发挥创造性的艺术。 3、管理人员应具备哪些技能?
答: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4、如何理解管理的性质?
答:⑴管理具有自然属性,这种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完
全是一种客观存在。它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管理是生产力。
⑵管理具有社会属性,它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从来就是为统治阶级、为生产资料的占有者服务的。管理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第二章
1、泰罗所提出的科学管理制度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⑴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工效;⑵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⑶对
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⑷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⑸使管理和劳动分离。
<1.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2、工作定额原理;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4、标准化原理;
5、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差别计件工资制;6、计划与执行相分离;7、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8、工人和雇主两方面都必须进行一场。>
2、简述法约尔所提出的管理原则。
答: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命令;统一领导;员工个人要服从集体;人员的报酬要公平;集权;秩序;平等;人员
保持稳定;主动性;集体精神。
8、适当的集权与分权;9、等级制度;10、秩序;11、公平;12、保持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团结精神。>
<1、劳动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合理的报酬;
3、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行为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⑴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⑵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
生产效率的关键;⑶企业中实际存在一种“非正式组织”;⑷企业应采取新型的领导方法。
行为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的科学。通过研究人的行为规律,找出不同行为的影响因素,探讨如何控制人的行为以达到预定目标。
4、如何理解管理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
答:管理科学学派的主要观点为⑴生产和经营管理各个领域的各项活动都以经济效果好坏为评价标准;⑵使衡量各项经济活动效果的标准定量化,并借助于数学模型找出最优的实施方案;⑶依靠计算机进行各项管理;⑷特别是强调使用先进的数量方法及管理手段。
决策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为⑴管理就是决策;⑵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第三章
1、创新是组织适应环境变化性原理?
答:整体性原理指系统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整体为主进行协调,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优。实际上就是从整体着眼,部分着手,统筹考虑,各方协调,达到整体的最优化。当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发生矛盾时,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
2、人本管理有何主要观点?
答:人本原理主要包括下述主要观点: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
3、什么是系统?系统有哪些基本特征?管理者可以从系统原理中得到哪些启示?
答: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就其本质
来说,系统是“过程的复合体”。 系统具有⑴集合性;⑵层次性;⑶相关性。
从系统原理的要点中管理者可以得到如下启示,⑴整体性原理,当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发生矛盾时,局部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⑵动态性原理,研究系统的动态规律,可以使我们预见系统的发展趋势,树立起超前观念,减少偏差,掌握主动,使系统向期望的目标顺利发展。⑶开放性原理,明智的管理者应当从开放性原理出发,充分估计到外部对本系统的种种影响,努力从开放中扩大本系统从外部吸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⑷环境适应性原理,作为管理者既要有勇气看到能动地改变环境的可能,又要冷静地看到自己的局限,才能实事求是地作出科学的决策。⑸综合性原理,管理者既要学会把许多普普通通的东西综合为新的构思、新的产品、创造出新的系统,又要善于把复杂的系统分解为最简单的单元去解决。
4、什么是管理方法?管理方法有何重要性?
答:管理方法是在管理活动中为实现管理目标、保证管理活动顺利进行所采取的工作方式。
管理原理必须通过管理方法才能在管理实践中发挥作用。管理方法是管理理论、原理的自然延伸和具体化、实际化,是管理原理指导管理活动的必要中介和桥梁,是实现管理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它的作用是一切管理理论、原理本身所无法代替的。
5、如何正确运用奖金与罚款这两种经济手段?
答:奖金的名目不宜过多,以免分散目标;奖金的数额不宜过小,以提高奖励的效价;奖金取得的条件不宜
过严或过宽,以保证必要的期望值;奖金发放还要密切联系企业或部门的经济效益,同样的超额劳动,在不同效益的企业里奖金数量可能不同。这样,奖金才能起到调动职工积极性的作用。
罚款的名目和数额要适当,不能滥用。要防止用罚款代替管理工作、代替思想工作的倾向,以免招致职工的不满和反对。
奖励与惩罚最重要的是严明,该奖即奖,当罚则罚,激励正气,祛除邪气。只有这样,才能使奖金与罚款真正成为有效的管理手段。 第四章
1、企业对顾客的伦理行为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企业对顾客的伦理行为,包括提供安全的产品、提供正确的产品信息、提供售后服务、提供必要的指导
以及赋予顾客自主选择的权利。
2、简要说明伦理的综合社会契约理论观。
答:这种观点主张把实证(是什么)和规范(应该是什么)两种方法并入商业伦理中,即要求决策人在决策时综
合考虑实证和规范两方面的因素。这种伦理观综合了两种“契约”:
(1)经济参与人当中的一般社会契约,这种契约规定了做生意的程序;
(2)一个社区中特定数量的人当中的较特定的契约,这种契约规定了哪些行为方式是可接受的。 这种商业伦理观与其他三种的区别在于它要求管理者考察各行业和各公司中的现有伦理守则,以决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3、个人特征如何影响管理伦理? 答:
4、企业的伦理行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第五章
1、如何理解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答:首先,要想决策达到最优,必须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⑴容易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
⑵真实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制定所有可能的方案 ⑶准确预期到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但是在现实中,这些条件往往得不到满足,具体来说
⑴组织内外存在的一切对组织的现在和未来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但决策者很难收集到反映这一切情况的信息
⑵对于收集到的有限信息,决策者的利用能力也是有限的,从而决策者只能制定数量有限的方案 ⑶决策所预测的未来状况可能与实际的未来状况有出入,人们对未来的认识是不全面的。 2、决策有哪些特点?
答:⑴目标性 任何决策都包含着目标的确定
⑵可行性 在决策过程中,决策者不仅要考虑采取某种行动的必要性,而且要注意实施条件的限制 ⑶选择性 企业要提供可以相互替代的多种方案进行选择,决策的关键是选择 ⑷满意性 决策的原则是满意而不是最优
⑸过程性 组织中的决策并不是单项决策,而是一系列决策的综合。 在这一系列决策中,每个决策本身就是一个过程。
⑹动态性 决策不仅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是动态的。 3、简述决策的过程。
答:⑴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
⑵识别目标
⑶拟定备选方案 ⑷评估备选方案 ⑸作出决定 ⑹选择实施战略 ⑺监督和评估 4、决策的要素有哪些? 答:⑴决策主体
⑵决策目标 ⑶决策准则
⑷决策对象 ⑸决策工具 ⑹决策结果
5、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有什么区别?
答:风险型决策是指一个方案的执行结果会遇到两种以上的不同情况,从而有不同的结果,但对可能出现的
各种情况却具有可以计算或估计出来的概率,从而可以通过比较各方案的期望值而做出决策。不确定型决策--是在不稳定的条件下进行的决策,是指一个方案的执行在不同的情况下可出现不同的结果,而且不能预计其出现的概率,也就无法计算其期望值,只能靠决策者的经验、胆识和判断力来做出决策。确定型决策--是指在稳定(可控)条件下进行的决策。在确定型决策中,决策者能够预先肯定一个方案执行的结果,但有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 第六章
1、计划工作的任务和内容有哪些?
答:计划是关于组织未来的蓝图,是对组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目标和实现目标途径的策划与安排。它是对
未来行动方案的一种说明,它告诉管理者和执行者未来的目标是什么,要采取什么样的活动来达到目标,
要在什么时间范围内达到这种目标,以及由谁来进行这种活动。
计划工作的任务和内容主要包括5个W和1个H: 1).做什么(what to do it?)
明确计划工作的具体任务和要求,如生产什么产品,生产多少产品等。 2).为什么做(why to do it?)
要明确计划工作的宗旨、目标和战略,并论证其可行性,对企业的宗旨、目标和战略认识得越清楚,就越有助于他们在计划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3).何时做(when to do it?)
规定计划中各项工作的开始和完成的进度,以便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对各种资源能力进行平衡。 4).何地做(where to do it?)
规定计划实施的地点、场所,了解计划实施的环境条件和限制,以便合理安排计划实施的空间、组织和布局。
5).谁去做(who to do it?)
计划中不仅规定目标、任务、地点、速度,还应规定由哪个主管部门负责。 6).怎么做(How to do it?)
制定实现计划的措施、人及相应的政策和规则。 2、计划在实际工作中有哪些表现形式?
答:计划活动就是对未来的行动进行安排和部署。计划活动的结果表现为各种具体的计划形式。人们可能对
诸如一个新学校的建设计划、一项活动的安排计划等形式比较熟悉?但实际上计划还可能表现为其他各种形式,如目的或使命、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则、规划和预算等形式。 3、什么是目标?目标有哪些性质?确定目标有哪些原则?
答:目标是根据企业的宗旨而提出的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目标的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的层次性 2).目标的多重性 3).目标的时间性
4).目标的可考核性
目标的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现实性原则 2).关键性原则 3).明确化原则 4).协调性原则
5).权变性原则
4、什么是目标管理?它有何特点?
答:目标管理是以目标的设置和分解、目标的实施及完成情况的检查、奖惩为手段,通过员工的自我管理来
实现企业的经营目的的一种管理方法。 1).以目标为中心
2).自我参与 3).自我控制
4).自我评价
5、实施目标管理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答:第一步:制定目标
第二步:目标分解
第三步:目标实施
第四步:检查实施结果及奖惩 第五步:信息反馈及处理
第七章
1、组织的类型有哪些?
答:(一)根据组织的目标分类
1.互益性组织。2.工商性组织。3.服务性组织。4.公益性组织。 (二)根据组织满足需求分类 1.正式组织。2.非正式组织。
(三)根据组织维系其成员的主要因素分类 1.功利性组织。2.规范性组织。3.强制性组织
2、组织职能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1).组织设计
组织设计是指以组织机构安排为核心的组织系统设计活动。主要包括工作划分;部门划分与整合;管理
层次与管理幅度的设计;确定职权关系。 2).组织运行
组织运行就是执行组织所规定的功能的过程。如制定部门的活动目标和工作标准、办事程序和办事规则,建立检查和报告制度,具体开展各种管理活动等,使组织发挥功能,最终实现组织的目的。 3).人员配备
人员配备是根据因事设职、因职择人、量才使用的原则,为每一个工作岗位和部门配备最适当的人选,同时也为每一个人找到最适合的岗位。
4).组织变革
组织变革是组织为适应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对组织的目标、结构及组成要素等适时而有效地进行各种调整和修正,以达到组织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3、组织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答:(一)目标导向原则(二)分工协作原则 (三)管理幅度原则(四)权责对等原则 (五)统一指挥原则(六)
精干高效原则(七)因事设职与因人设职相结合原则(八)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原则 4、组织结构的形态有哪几种类型?各类型明何特点? 答:(一)直线制
直线制组织结构,也称军队式结构,它是组织发展初期的一种最早最简单的结构模式。这种组织结构的特点是:不设职能机构,各级主管对自己的下级拥有直接的一切职权,从最高管理层到最基层,实行直线垂直领导。它具有结构简单,权责分明,命令统一,决策迅速,指挥及时,工作效率高等优点。其缺点在于在组织规模较大的情况下,所有的管理职能都集中由一个人承担,往往由于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有限而感到难于应付,顾此失彼,可能会发生较多失误。因而,这种组织结构形式只适用于那些企业规模不大、生产技术与工艺过程比较简单、产品单一的小型企业,或者是现场的作业管理。
(二)职能制
职能制组织,也称“U型”组织。它是根据组织的职能划分部门,并由此建立组织领导和指挥关系的组织结构。其特点是各级行政领导者,都配有通晓各门业务的专门人员和职能机构,并由职能机构按各自的任务需要直接向下发号施令。职能制的优点是分工较细,各职能都有专人负责,能够提高企业管理的专业化程度。但它最大的缺点是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差。每个职能部门都有权指挥下层,导致基层和工人要接受多头领导以至于无所适从。 (三)直线职能制
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是现实中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一个组织形态,它把直线制结构与职能制结构结合起来,以直线为基础,在各级行政负责人之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分别从事专业管理,作为该领导的参谋,实行主管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这种结构的优点在于既能确保组织集中领导、统一指挥,也有利于强化专业管理职能。其缺点是各个职能单位自成体系,往往不重视工作中横向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同时各个部门的视野狭窄,只重视本部门局部利益,当组织出现困境时,各部门特别是同级部门容易互相推委、指责,容易引发各种矛盾;缺乏灵活性,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反映
比较迟钝,而且过细的职能分工不利于培养综合型的人才。 (四)事业部制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也称“M型”组织,它是一种分权运作的形式,最初是由美国通用汽车的斯隆创立的,因此又称为“斯隆模式”。事业部制组织结构是把企业按产品、地区和经营部门分成若干事业部,即分公司,从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生产制造、产品销售直至顾客服务,完全由各事业部负责。各事业部实行独立经营,单独核算。企业总部掌握人事决策、财务控制等大政方针和长期计划的安排,运用利润指标对事业部进行目标控制。这种组织结构最突出的特点是“集中决策,分散经营”,即总公司集中决策,事业部独立经营。这是在组织领导方式上由集权向分权制转化的一种改革。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主要优点是对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能够实行统一管理,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有利于发挥各事业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并能更好地适应市场;有利于组织最高层摆脱了具体的日常管理事务,集中精力做好战略决策和长远规划;有利于培养和训练综合管理人才。不足之处在于组织机构重叠,管理成本高,造成管理人员的浪费;事业部局部利益和公司总体利益不易协调;事业部急于追求短期性的成绩,对需要长期或大量投资的新产品研制问题很难做到迅速决策。事业部制组织一般适用于较复杂的产品类别和较广泛的地区分布的跨国公司或大型企业与企业集团 (五)矩阵制
矩阵制组织结构又叫规划——目标结构,它既有按职能划分的垂直管理系统,又有按项目划分的横向管理系统,两系统相互交错,形成一个矩阵结构。其优点是具有较大的灵活性、适应性,能够把横向部门的联系,纵向项目小组的协调,集权和分权有机结合起来。各种不同专业职能部门的人员集中在一个项目小组里,有利于相互沟通、协作,集思广益,更好的发挥专业人员的潜力,推动项目的完成。其主要缺点是资源管理复杂;组织稳定性较差;权责不清。这种结构形式一般只适用于创新任务较多、生产经营复杂多变或以科技开发为主的企业。 (六)委员会组织
委员会也是一种常见的组织形式,它是执行某方面管理职能并实行集体决策、集体领导的管理者群体,有决策型的,如董事会;也有执行型的,如为解决某一专项问题而成立的委员会。组织中的委员会可以是临时的,也可以是常设的。这种组织形式的优点是:集思广益,集体决策,避免个人专断,滥用权力;鼓励参与,便于协调,民主气氛较浓,有利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其缺点是:决策比较缓慢,尤其在委员素质不太高,缺乏全局观念的单位往往会陷入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状态。
(七)网络型组织结构
网络型组织又称作虚拟组织,它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组织结构。现代技术延伸了企业与外界的联系的能力,从而使企业可以重新界定自身机构的边界,不断缩小内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范围,相应扩大与外部生产单位之间的分工协作。因此,这种基于契约关系的新型组织结构就是网络型组织。网络型组织结构通过契约建立了一种关系组织,保持了组织的极大灵活性,使组织对动荡的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这种结构一般适用于环境动荡、产品批量化、品种复杂化的现代社会,多见于商业组织。
5、试比较集权与分权的优缺点。 答:1).集权的优缺点
集权的优点主要反映在:它具有对组织的绝对控制权,可以使整个组织统一认识,有利于组织实现统一指挥、协调工作和更有效的控制,以确保坚持既定政策;防止政出多门,互相矛盾。
集权的缺点主要反映在:加重上层领导者的负担,从而影响重要决策的制定质量;控制可能会变为独裁式的,不利于调动下级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缺乏灵活性,降低组织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
2).分权的优缺点
分权的优点主要反映在:由于权力的下放,允许职工参与决策而达到激励职工的作用,有利于提高下级管理者和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足感;由于控制权分散到各处,能够很好地满足局部不断变化的需求;分权可以使低层管理者得到良好的培训机会;分权可以使最高层管理者摆脱繁杂的日常事务性工作,把精力集中在重大的长远的战略问题上等等。
分权制的缺点主要反映在:由于权力的分散,总部控制较困难;分权制可能比集权制需要进行更多的汇
报或视察性工作;分权后的部门可能会以狭隘的目光和短浅的观点来看待整个组织,从而导致与其他部门的关系紧张。
6、影响集权与分权程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1)组织因素。包括:①组织的规模。②活动的分散性。③培训管理人员的需要。④政策的一致性要
求。⑤管理控制技术发展程度。
(2)环境因素。包括:①外部环境。②内部环境。
(3)人员因素。包括:①管理者。②被管理者。 7、组织变革的阻力有哪些?消除变革的对策有哪些? 答:组织变革的阻力来自个体、群体和领导者三个方面。
1.个体阻力 ①职业认同。
②不安全感。 ③经济原因。 2.群体阻力
3.领导者的阻力 克服组织变革阻力的措施
为防止和消除对变革的心理阻力,可采取以下几种具体措施: 1).激励改革者 2).职工积极参与
3).加强员工的归属感
4).提高领导者、改革者的威信 5).加强意见沟通
6).合理安排改革的时间与进度 第八章
1、管理者与领导者的区别是什么?
答:管理者是任命的,他们拥有合法的权力进行奖励和处罚,其影响力来自于他们所在的职位所赋予的正式
权力;领导者则可以是任命的,也可以是从一个群体中产生出来的,领导者可以不运用正式的权力来影响他人的活动。 2、领导的特征是什么?
答:1)、领导是一种活动过程
领导活动不是领导者个人的孤立行为,而是一个包含着领导者、作用对象和客观环境等多种因素在内的
一种活动过程。 2)、领导的基本职责
领导的基本职责是为一定的社会组织或团体确立目标、制定战略、进行决策、编制规划和组织实施等,并率领、引导、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其下属人员为实现预定目标而共同奋斗。 3)、领导的本质
领导的本质是妥善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形成以主要领导者为核心的,团结一致,为实现组织预定目标而共同奋斗的一股合力。
4)、领导的工作绩效
领导的工作绩效不是由领导者个人,而是由被领导者的群体活动的成效如何而表现的。 3、领导者的权利和职责是什么? 答:领导者权力
(1)职位权力(Position Power)
职位权力是组织赋予领导者的岗位权力,它以服从为前提,具有明显强制性。职位权力随职务的授予而开始,以职务的免除而终止。人们往往迫于压力和习惯不得不服从这种职位权力。职位权力是与一定的职位相关的,而与担任该职位的个人特征或特性无关,也就是说,职位权力与任职者无直接关系。职位
权力包括:奖励权(RewardPower) 强制权(CoercivePower)合法权(:LegitimatePower) (2)个人权力(Personal Power)
领导者的权力除职位的权力外,还有来自于个人的魅力和业务专长。个人权力不是由组织赋予,不具有法定性质。个人权力可以与职位有关,也可以与职位无关。个人权力包括:专家权(Expert power)参照权(Referent Power) 领导者的职责
(1)科学决策(2)善于用人(3)统筹协调 (4)统一指挥 4、领导者应具备的一般素质是什么?
答:1)、政治素质2)、知识素质 3)、能力素质4)、身心素质
5、领导方格理论中的,典型的领导行为以及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答:(1.1)为贫乏型管理,采取这种领导方式的管理者希望以最低限度的努力来完成组织的目标,对职工和
生产均不关心,这是一种不称职的管理。
(1.9)为俱乐部型管理,管理者只注重搞好人际关系,以创造一个舒适的、友好的组织气氛和工作环境,而不太注重工作效率,这是一种轻松的领导方式。 (9.1)为任务式的管理,管理者全神贯注于任务的完成,很少关心下属的成长和士气。在安排工作时,尽力把人的因素的干扰减少到最低限度,以求得高效率。只关心生产不关心人。
(9.9)为团队型管理,管理者既重视人的因素,又十分关心生产,努力协调各项活动,使它们一体化,从而提高士气,促进生产。这是一种协调配合的管理方式。
(5.5)为中间型管理,管理者对人和生产都有适度的关心,保持完成任务和满足人们需要之间的平衡,既有正常的效率完成工作任务,又保持一定的士气,都过得去但又不突出,实行的是中间式管理。 第九章
1、什么是激励?激励的实质是什么?
答:激励本来是心理学上的概念,其基本含义是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具体而言,它是指为了特
定目的而去影响人们的内在需要或动机,从而强化、引导或改变人们行为的过程。
通过这一定义,我们可以看到:1).任何激励行为都有其目的性。2).激励通过人们的需要或动机来强化、
引导或改变人们的行为。3).激励是一个持续反复的过程。
2、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归纳为五大类,并按照它们发生的先后由低到高分成五个阶层,象金字塔一样.生理需
要,安全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双因素理论认为,激发动机的因素有两类:一类叫保健因素,一类叫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是指防止人们产生不满的因素,包括企业政策和管理、技术监督、薪水以及人际关系等。保健因素在不具备的时候会引起不满,具备的时候也不会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
激励因素是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包括工作本身因素认可因素成就和责任。这些因素不具备的时候不会引起很大不满,具备的时候会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
4、期望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期望理论认为激励力是效价和期望率的函数,即激励力=效价×期望值。效价是个人对某种成果的偏好程
度。期望值是预期成果实现的可能性。只有在效价和期望值都很高时,才会产生巨大的激励力。 5、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公平理论认为员工在组织中是否具有动力,关键取决于员工是否认为他被组织公平对待,即自己所得与
付出的比率是否与别人的该比率相等。如果自己的比率低于别人的比率,就会产生不满情绪,从而引发不利于组织的各种行为。
6、强化理论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答:强化理论认为,当人们因采取某种行为而受到奖励时,他们极有可能重复这种行为;当人们采取某种行
为受到惩罚时,他们重复这种行为的可能性很小。管理者应善于运用奖励强化人的行为。
7、常见的激励方式有哪些?
答:有效的激励,必须通过适当的激励方式与手段来实现。按照激励中诱因的内容和性质,可将激励的方式与手段大致划分为三类:物质利益激励(报酬激励,福利照顾,经济处罚)、精神心理激励(目标激励,感情激励,尊重激励,参与激励,榜样激励,竞争激励,兴趣激励,荣誉激励)和工作内在激励(工作适应性,工作的意义与工作的挑战性,工作的完整性,工作的自主性,工作设计,及时成果反馈)。 第十章
1、组织内沟通有哪些类型?
答:1)按组织系统,可分为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2)按组织结构,可分为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和平行沟通。
3)按沟通方法或工具,可分为文字沟通、语言沟通、视觉意象和肢体语言。 2、沟通的网络及其特点是什么?
答:1)链式网络。相当于组织内的不同级别的纵向沟通,信息可以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地快速传递,正确性
高,领导者的地位、作用比较明显,但士气较低,适于解决简单问题。
2)变形链式。适用于组织庞大、需要实行分级管理时的链式网络的变形结构,行成高层、中间管理者和下属三级层次的纵向沟通。
3)轮式网络。相当于一个主管直接管理下属的系统,有信息汇集点和传播中心。特点是沟通集中化程度高,领导核心明确;解决简单问题速度快、效率高、正确性高的控制型网络。但除领导外,其余成员消息闭塞、彼此不沟通,难以达到心理满足,士气低。
4)环式网络。特点是工作速度慢、正确性低,集中化程度低,领导人不明确。但成员沟通充分,具有一致的满意感,群体士气高昂,适应工作的变化较快。
5)全通道式。特点是各成员间全方位沟通,群体士气高,人际关系融洽,适于解决复杂问题。但它是一个最不具结构性的沟通,因为没有核心人物,所以也容易形成争持不下的局面。
6)Y式网络。兼有链式和轮式特点的沟通方式,只有一个成员位于沟通的核心并成为沟通德中间媒介。解决简单问题效率高、正确性高,速度较快。但上层若出现互相矛盾的双头领导,则下层将会无所适从。成员的满意程度不高,士气较低。
7)倒Y式网络。秘书处于沟通的核心位置,可获得最多的信息,有时就控制组织的真正权力,使主管形同虚设或成为傀儡。
3、冲突的类型有哪些?
答:在组织管理中,根据其内容,冲突的类型大致分为:
职能之间的冲突;权力之间的冲突;利益之间的冲突;责任之间的冲突;观念认识之间的冲突;时间,信息,财力等等资源之间的冲突。 4、处理冲突的办法有哪些? 答:1)强制
2)裁决
3)教育和培训 4)改变组织结构 5)信息的沟通和交流 5、如何培养团队合作?
答:1)团队领导者首先要带头鼓励合作而不是竞争。 (2)要定规则、定合作的规范。(3)建立长久的互动关系。 第十一章
1、 控制工作的要素有哪些? 答:控制工作的基本要素有:
控制标准:它是控制工作前提,依据和尺度;
偏差信息:与标准要求偏离的信息,这是控制工作的重要环节;
矫正措施:据信息分析原因,采取行动,其目的是纠正偏差,保证计划顺利进行。
从逻辑关系上说,制定计划本身实际上构成控制过程的第一步。但由于计划相对来说都比较概要,不可能
对组织运行的各方面都制定出非常具体的工作标准。一般来说,计划目标并不可能直接地用作控制的标准。因此,需要将制定专门的控制标准作为管理控制过程的开始。
2、 控制工作的过程是什么?
答:控制的过程都包括三个基本环节的工作:①确定标准;②衡量绩效;③纠正偏差。 3、 控制的类型有哪些? 答:1).预防性控制与更正性控制2).事先控制、过程控制与结果控制 3).组织控制和非组织控制4).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 5).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 4、 控制的方法有哪些?
答:1).预算控制法2).比率控制3).审计控制4).损益控制5).投资报酬率控制6).视察控制7).报告分析法 第十二章
1、文化的内涵及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
力和习惯。具有以下主要特征:文化是某个社会中的成员共同享有的,不同社会的文化具有差异性;文化可以是客观显性的,也可以是主观隐性的;文化同时对生活在该群体中的人产生各方面的影响;文化是学而知之的,并且是不断演进的。
2、文化对管理的影响有哪些?
答:文化对管理的影响主要有对企业经营战略、组织架构设置、企业制度建立和执行、领导和员工行为等方
面的影响。
3、影响企业管理的文化层面有哪些?它们特点是什么?
答:①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是与集体主义相对应的价值观,强调的是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个
人主义强调个人的价值和作用,人们主要依据个人的成就,地位和其他相关特征对个人作出评价;集体
主义则主要依据人们所属的群体作出评价,家庭、组织、团队等社会群体皆优先于个人。高个人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和信念是,人人对自己负责,个人成就是理想,人们不必动情地依靠组织和群体。
②权力差距。权力距离是指“一个社会对组织机构中权力分配不平等的情况所能接受的程度。”接受程度高的国家,社会层级分明,权力距离大;接受程度低的国家和民族,人和人之间比较平等,权力距离则小。
权力距离大小在组织结构中会有较明显的表现。权力距离大的文化中组织一般层级鲜明,金字塔比较陡峭;而权力距离小的文化中的组织结构一般比较扁平。另外决策方式也不同,权力距离大的国家倾向于自上而下的决策方式;权力距离小的国家倾向于自下而上的决策方式,善于吸纳底层的意见,而作为低层的人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③不确定性的规避。所谓“不确定性的规避”,是指“一个社会对不确定和模糊态势所感到的威胁程度,试图保障职业安全,制订更为正式的规则,拒绝越轨的观点和行为,相信绝对忠诚和专业知识来规避上述态势。”
从组织与管理方面看,不确定性的规避影响了一个组织使其活动结构化需要的程度,在一个高不确定性的规避的社会中,工作条例与规范的建立是一个组织为应付不确定而设立的组织程序,管理也相对是以工作和任务指向为主的。而在一个弱不确定性的规避的社会中,就很少强调控制。这种社会鼓励其成员接受事物的多样性,很少注意去发展那些对个人创造性严格限制的政策、实践及程序。
不确定性规避与容忍模糊(即不确定性)的价值观和信念有关,高不确定性规避的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寻求建立那种命令和可预测性至上的制度(包括政治的,教育的和商业的),其中规章制度占主导地位,在这种文化中,风险会使人们紧张和不安,人们力图避免诸如变换工作这样的行为。
④阳刚与阴柔。价值观的阳刚是指:社会中“男性价值观”占优势的程度,即自信、追求金钱和物质、不关心别人、重视个人生活质量”;其反面则是“女性价值观”占优势。
男性化社会强调诸如武断、金钱的获得、无视他人等价值观,成功的创造者被视为英雄。而在女性化社会中,竞争的失败者可能会引起人们的同情,个人的才华受到怀疑和否定。
男性主义是性别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地位、作用等而表现出的文化的一个方面。男性主义文化支持传
统的男性取向的整体趋势,高男性主义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和信念表现为,应该区别性别角色,男人占支配地位,夸大男权是好事,男人应该具决策性,工作优先于其他职责,成就和金钱都是重要的。 ⑤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长期导向性、短期导向性表明一个民族对长远利益和近期利益的价值观。具有长期导向的文化和社会主要面向未来,较注重对未来的考虑,对待事物以动态的观点去考察,注重节约、节俭和储备,做任何事均留有余地;短期导向性的文化与社会则面向过去与现在,着重眼前的利益,注重对传统的尊重,注重负担社会的责任,在管理上最重要的是此时的利润,上级对下级的考绩周期较短,要求立见功效,急功近利,不容拖延。
4、跨文化冲突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跨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价值观不同是导致跨文化冲突的根本原因;跨文化沟通障碍是导致跨文化
冲突的直接原因;思维和工作习惯不同是跨文化冲突的重要原因;此外,信仰的不同,对文化意义符号的不同理解,对语境的不同理解,忽视文化传统所塑造的不同民族性格,以及对生活的态度不同,都会
导致跨文化冲突。
5、跨文化管理的策略有哪些?
答:1)树立正确的跨文化观念:客观看待文化差异;树立全球文化意识;充分认识到跨文化管理的是人的管理。2)建立统一的价值观:发展文化认同;建立共同经营观。3)实行管理本地化策略:人员本地化;语言文字本地化。4)学习异质文化:营造学习气氛;加强跨文化培训。
案例分析 第三章《公司规矩和朋友规矩》
1.答案提示:
(1)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认为,企业管理者不仅要有解决技术问题、经济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要与下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提高员工的满意度来提高士气。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公司有公司的规矩,朋友有朋友的规矩,一般人认为二者是相悖的。梅考克用公司的规矩处理工作问题,用朋友的规矩善待朋友,把事情处理到感人的程度,堪称典范。
(2)关心人和关心生产是管理学家经常研讨的问题,也是管理者要正确处理的问题。对生产的高度关心和对人的高度关心能充分体现管理者的个人特性、领导作风。梅考克不愧是管理的全才,他以全才的素质赢得了市场和人心。
(3)企业发展的道路不可能是平坦的,困难和挑战时刻都在等待着每个管理
者。对于国际农机公司所取得的成功,梅考克在为人处事中所具有的坚持规矩、不伤感情、不念旧恶、不计前嫌等品格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管理者是企业中的强者,手中握有左右员工命运的权力。公司规矩是强者控制弱者的有力武器。这一武器的运用往往以伤害员工的感情为代价。梅考克的为人处事是每个管理者应当效仿的,实现效率逻辑和感情逻辑的统一是现代管理的一个焦点。 第八章 《特纳的成功》
1.答案提示
1.特纳使我们想到了领导者的重要性,正是组织中的领导者使得各种事件得以发生。 2.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原则如下。
(1)领导者做出正确的决策与判断,而管理者则正确顺利地完成任务和工作。
(2)领导者注重洞察力、任务、目标和前景,而管理者却只应重视生产率和效率。 (3)领导者视自己为变化的推动者、现状的挑战者,鼓励创造性,而管理者将 他们自己视为现状的维系者。
(4)当领导者有个长期的计划时,管理者应相对有一个短期的目标。
(5)领导者注重结果,重视取得的成绩,但管理者更注重方法,注重如何将工 作做好。
(6)领导者考虑扩大员工选择的余地,而管理者控制和限制他人选择的余地。
(7)领导者激发他人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管理者解决问题以便他人完成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