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4年级教师针对如何加强学校五育并举交流发言
xx中心小学四(2)班仲xx《五育并举:培养新时代的人才》交流发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同程度的发生着改变。五育的教育理念是我国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培养出更多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新时代的育人标准,五育并举成为培养新时代人才的教育方式。
了解新时代人才培养标准
对人才标准的界定,从强调德智体的“三好”,到德智体美的“四好”,再到德智体美劳的“五好”,先后经历了几次变迁。
德育:人生观、价值观、道德品质、政治观念、思想方法。
智育: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体育:健康的体育知识、技能、体力、体质、意志力。
美育:审美观、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
劳育: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
一、以德育人,为国教子。
以德育人,为国教子。教育不仅是家庭的私事,也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德育虽然反复
被强调,但在家庭教育中,考试和分数往往被家长摆在更重要的位置。德育的强化只是表象,德育事实上遭到了矮化与弱化。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优秀美德不胜枚举。然而经济的高速发展并没有促进传统美德的发扬,反而使其遭遇了断层和失落,使理想与庸俗混为一谈,使人唯金钱论,使孩子为分数论,这是价值观教育出现了混乱。
家庭德育教育要把握好如下四点:
1、向古人学习,把品德教育放在置顶的地位。
2、德育的核心目标是把孩子培养成“常人”“好人”,而不是“超人”“怪人”“病人”“坏人”。
3、培养孩子“爱国、利民、友他”。
4、德育人不是小事、私事,而是大事、国事。
二、多元评价,读懂孩子。 家庭智育教育认知上的误区:
1、把“智育”教育作为子女教育的唯一选项。
2、把“成绩”和“分数”作为智育教育的唯一选项。
3、“一元评价”导致多数孩子沦为“陪读”。
4、“剧场效应”与“南辕北辙”,违背教育规律,事与愿违。
家庭智育教育的策略:
1、了解多元智能理论,取得认知孩子生命密码的钥匙。孩子的教育其实有“一百种可能”,孩子的人生有万千种精彩。
2、智育教育的重点是点燃孩子爱学习的“内驱力”。
3、不可忽视智力背后的“非智力”因素:时间管理、学习管理、自我控制等。
4、以“常人之心”让庸常的生命焕发不同的“精彩”。
三、强健体魄,赢在终点。
赢在终点还是赢在眼前?很多家长看重考试分数,却忽略了孩子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对体育教育存在错误理解。
家庭体育教育认知上的误区:
1、以为“体育”就是“体育生”的教育。
2、把“体育”与“智育”对立起来。
3、为“分数”不惜牺牲孩子的“健康”。
4、“笼养”和“过度维权”导致学校体育教育萎缩。
家庭体育教育的策略:
1、四肢发达本身就是财富。过去常说“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其实“四肢发达”正说明身体健康,而健康才是人生最大的本钱。
2、四肢发达,头脑才会不简单。学校教育属于任务式学习,强调知识积累,需要大量记忆,只有身体发育好,大脑才能适应逐步增加的学习强度。
3、任何“成绩”都不能以牺牲孩子的健康为代价。很多孩子即使在放学之后也没有充足的时间休息,大量作业迫使孩子每天学习到深夜,这种以填鸭式的学习换来的成绩牺牲了孩子的身体健康,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
4、“胜者为王”还是“剩者为王”。在漫长的人生中,一时的胜利终归是过眼云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去享受人生的快乐,成为笑到最后的人,这才是人生的真正赢家。
四、以美济心,丰盈人生。
美育的意义在于通过心灵的成长,让人获得更加丰盈的人生。而在对美育的认识上,家长也存在一些普遍的误区。
家庭美育教育认知上的误区:
1、错把美育教育装进德育教育的“筐”。
2、对美育忽略与“不屑”。
3、对美育无知与虚化。
4、把美育教育理解为“艺术教育”。
美育的价值:
滋养生命成长、提升生命质量。
拓展生命空间、张扬生命个性。
家庭美育教育的策略:
1、提高自身的美育教育能力。通过看书、看电影、听音乐等方式提升自己对美的理解。
2、营造“美”的家庭氛围,让家庭生活充满艺术气息。
3、发现孩子审美倾向的眼光。当孩子对事物表现出喜爱的倾向时,这说明孩子有对“美”的追求,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审美。
4、引导孩子从读书中发现“美”。
5、陪伴孩子发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
6、给孩子美的“折腾”以适当的“资助”、点赞、宽容。
五、以劳树德,以劳育美。
劳动可以培养孩子对美好生活的认知和向往,“劳育”不是简单的劳动,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需要避免一些对劳动教育的误区。
家庭劳育教育上的认知误区:
1、以为“劳动”无需教育。
2、认为自己的孩子无需“劳动”,只要求孩子考高分。
3、劳动光荣的传统被颠覆、被摈弃。
4、轻视劳动导致“啃老”等社会问题丛生。
劳动教育的价值:
以劳养德、以劳增智。
以劳强体、以劳育美。
家庭劳育教育的策略:
1、重中之重是矫正孩子的“劳动审美观”,拒绝“啃老”,劳动光荣。
2、劳动教育要“抓小”、“抓早”。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做力所能及的劳动。
3、结合“生活教育”与“生存教育”开展劳动教育。
4、注重在劳动中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职业取向”。
5、不宜用劳动作为惩罚孩子的“筹码”。如果劳动成为家长惩罚孩子的手段,孩子会对劳动产生厌恶情绪。
家庭教育的底线:四个“不培养”。
不培养个人至上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不培养家庭、家族的负累“啃老族”。
不培养社会躯体的毒瘤“反对派”。
不培养国家的敌人:社会主义事业的“掘墓人”。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全面发展不是均衡发展。“每门课程都应该得到重视,每个学生都是生动的个体,教育就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让学生得到最适合的教育及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